研究所介绍

INTRODUCTION TO THE INSTITUTE

INTRODUCTION
TO THE INSTITUTE

研究所介绍

上海市神经超声影像诊疗重点实验室公众号上线了!

重点实验室概况

sdgsags.jpg

上海市神经超声影像诊疗重点实验室(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Neuro-UtraSoun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US)是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于2023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的市级重点科研平台。实验室依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协同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共建,构建"医-研-产"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及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实验室汇聚超声医学等领域顶尖资源,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等高水平人才梯队,在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实验室已形成"基础发现-技术研发-临床验证-产业转化"的创新链条,秉持开放合作、共享技术的运作模式,通过构建"学科交叉、医工融合、临床驱动"的创新生态,实验室将持续引领神经超声领域的技术革新,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神经医学研究高地和技术策源地。


战略定位

实验室以"引领神经超声技术革新,驱动诊疗范式变革"为使命,构建"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平台公司→项目公司→产业基金"的创新闭环生态,致力于突破神经超声诊疗关键技术瓶颈,阐明神经调控机制,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和产业化应用。


核心研究方向

• 神经超声新技术研发;

• 神经的超声调控机制研究;

• 神经的无创整合影像研究。


02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体系

重点实验室构建五大特色技术平台,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完整创新链:

1分子影像平台

配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等设备,聚焦:

• 智能分子探针开发

• 靶向递送系统

• 微纳诊疗一体化材料


2神经功能研究平台

整合动物手术室与行为学实验室(研究动物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以及学习记忆等),实现从分子机制到行为表型的多尺度研究:

• 脑立体定位导航系统

• 神经电生理同步监测系统

• 多维度行为分析平台


3多模态物理神经调控平台

搭建先进的声/光/磁协同调控体系,包括超声成像设备、低强度超声治疗设备、磁调控相关装置、磁感应加热设备、充磁机、光热设备、近红外成像等设备:

• 系列定制化影像监控磁调控科研装置

• 磁控微纳机器人血栓治疗技术

• 影像引导神经调控装置

• 关节炎靶向治疗系统


4分子生物学平台

包括细胞房与分子生物学基础实验室,拥有小动物活体成像、流式细胞仪、荧光酶标仪、全自动荧光成像系统、冷冻切片机、超高压均质机、蛋白印迹系统、马尔文激光粒度仪、ESR、NanoLive、微泡粒度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实现:

• 分子生物学实验

• 蛋白动态示踪研究

• 纳米药物体内外命运追踪


5医学超声检测与仪器开发平台

下设声功率测量实验室、电声特性自易法校准实验室、超声关键部件检测、以及超声设备研发等实验室,主导制定多项国际/国家标准(世界上第一个HIFU测量的国家标准GB/T19890-2005;超声换能器自易校准国际规范IEC TS 62903):

• 测量超声功率技术

• 脉冲回波超声探头性能测试系统

• 超声换能器的自易校准

• 超声设备研发


03重点实验室主任

名誉主任介绍

54723sdgsf.jpg


胡兵,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会长、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二审专家,上海市住院医师超声专科规培组长。入选首届国家百千万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证书,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2017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负责人,科技部数字诊疗研发重点项目首席专家。


主任介绍

5724sgsfga.jpg


郑元义,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装备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神经超声影像诊疗重点实验室(筹)主任、上海市教委重点创新团队“神经超声调控与影像监控”负责人、上海超声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等人才支持计划,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学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等学术任职。主要研究方向:超声新技术研发、神经超声调控与影像监控。承担基金委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基金项目14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多次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树兰医学奖青年奖、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科研与教学奖励。研究成果转化6项,已获医疗器械注册证3项,研发产品服务于国家航天等重大任务。


欢迎大家关注

6834sfsgs.jpg


 排版丨李茂垚、吴菁菁

审核丨蔡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