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 YU HUA
女,84岁,教授,主任医师,曾任长海医院超声科主任。先后担任上海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临床超声超声医学等杂志编委、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发起人之一及理事、上海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军超声诊断学会任副主任委员、全军超声诊断学会顾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立三等功,并获得13次解放军总后勤部与上海市的科学成果、优秀电教录像或科技术进步奖项。在吴孟超院士指导下开展肝胆超声分段分叶研究,是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开拓者。荣获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两次颁发的“先驱奖”、 全军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特殊贡献奖、优秀教师灯称号。培养了大批军内、外年轻的超声诊断医生及进修生。
赵玉华教授1957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1958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工作,任外科医生,1960年任超声室负责人,1986年中华超声医学会成立后连任第一、二、三届委员,1987年任解放军超声诊断专业组成员,1996年在全军超声诊断学会任副主任委员。现任上海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临床超声医学等杂志编委。1989年至今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全国超声诊断学习班教师,退休后继任上海市超声会诊中心专家及数所医院顾问。1960年起,在医院领导下创建本院A型超声诊断室,开展临床应用与试验研究,同时参加上海市超声诊断协作组,学习,共同协作搞科研,探讨A型超声肝病诊断依据,及开拓我国超声诊断事业。是国内、军内最早从事超声诊断研究者之一。为创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发起人之一。获得解放军总后勤部 与上海市的科学成果、优秀电教录像、科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共 13次,荣立总后勤部三等功1次及优秀教师奖励,1993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进事迹收入1995年出版的国际当代名人传记(第二版)医学部分,1998年4月及2012年7月获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两次颁发的“先驱奖”,2005年全军超声医学专业委员会特殊贡献奖,近5年获优秀论文奖4次。
赵玉华教授一直与临床密切合作,58年来在腹部、心血管、小脏器、超声诊断、科研方面有独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积极投入临床诊断、广泛科研及人才培养。
超声诊断教学方面,自1960年后至1996年间,赵玉华教授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学生超声医学主讲,工作中培养了大批军内外年轻的超声诊断医生及进修生。自第一期1980年、1984年全国超声诊断学习班开班,直至2005年她在历届腹部、心脏、四肢血管、小器官等部分授课。1985年后不定期的在上海超声会诊中心进行心脏、腹部、小器官学班授课。在任职期内,举办了5期二军大长海医院主办全军全国超声诊断学习班。各学习班赵玉华教授所用教材为自行编写,将学科发展的前沿、科研进展的新成果,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的体会,融为一体。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幻灯片制作新颖。各种图像显示解剖、病理结构形象比喻,描绘生动,易理解记忆。以致当年学员,30年后见面时还能随口说出当时讲课内容。制作彩色教学录像16集,包括心脏超声成像原理、瓣膜病、各种肝胆病变,小器官甲状腺、大肠、前列腺等,新颖、实时动态,提高教学效果。
超声医学科研方面,主要研究课题有,1961年A型超声与ABP型超声用于肝脏实质性与囊性病变的诊断,完成论文,1964年第一届全国上海超声学术会交流。1975年,进行:多晶体超声仪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为国内首创填补实时超声空白。1987年,开创性将彩超用于肝占位病变及肝血管的检查发现肝癌彩色血流多少与病理结构相关,1988年在华盛顿国际会议首次报道,引起国内外超声同道的重视与称赞。与心外科合作,2D-彩色多谱勒血流图连续观察17只山羊,人工不同程度损伤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后局部及心腔的血流动力变化,为国内首创,获总后科技进步二等奖。多脏器血流动力的彩超表现研究,内容包括甲状腺、前列腺、肾、移植肾、子宫肌瘤、下肢动静脉等,完成多篇论文,均为国内彩超早期广泛应用获总后科技进步二等奖。探讨各种正常、异常组织结构的声学密度、与密度定量,课题完成后两篇论文见刊,国内未见到同类型研究报告,经武警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审评获科技进步一等奖。